上纵横小说App,新人免费读7天
已抢580 %
领免费看书特权

第一百三十七章

思考与问答(十)

“实际上,你们必须要理解,改变他人思想是困难就困难在,人无法对自己以外的个体的思想进行做减法,所以,有关‘价值观’的教育,我们从来不做减法,只做加法。

“讲道理,面对复杂问题时,这是一种很有趣的解决方案。

“从大学城第一次执行相关的考核开始,后续的我们通过一些思维上的设计延伸,进而衍生出来的,就是我们对‘已成型体系的调整手段‘,它也是同一个逻辑,即——

“我不对原有的体系进行破坏式的调整,你原本该怎么样就怎么样,但是,在此基础上,我给你提供一个更好的选择。

“诶,其实也不一定就是更好的选择,新提出来的东西,只要满足部分需求就足够了,至于让它变得更好的调整,可以在实践中慢慢来。

“就比如星纹系统用的‘象形文字编程’,它的发展轨迹便是如此。

“当时我们说的就很简单,既然基于母语的差异,有人不喜欢表音符号那个已经成体系的编程,那弄个新的先做着玩嘛,不求取代,只求慢慢进步,它总有成型的一天。

“同样的逻辑,许多制度上调整,我们也是遵循着该方案——做加法,然后,等。

“等什么呢?等市场的自然淘汰,或者,适应性改变。

“其中,就有就涉及我们对‘顶端生态’固化而催生的种种制度的调整,”艾长老笑了笑,非常坦然。

“好了,回过来吧,从知识技能,到价值认知,通过大学城的本职功能以及在考核制度、方向上的设计,有关于‘低位人群’‘转业人群’的‘二次赋能问题’就基本有了解决手段,有了解决方向。”

说着,艾长老正了正身形,笑道:“接下来,便是第二个重点问题,大学城,是如何成为解决‘地区发展不平衡’问题的切入点的呢?”

……

切入点…是了,光培养人才是不行的,说到底,大城市劳动力的积压也有学校扩招的因素在内,而大学城,它本质上也可以理解为‘学校扩招’,那么,培养出来的人员依旧会积压…如果想要它不出现积压现象…

陆疾忍不住敲了敲脑袋,理一下…理一下…

城市劳动力的积压是培养出来的人员与岗位不匹配,不匹配的原因有…旧岗位的超量培养,以及…新需求的无处求学…

而大学城,它自带超大型城市的全产业链聚集效应,自己就会提出新的需求,加之其培养人才的底色,这就意味着,新需求的无处求学问题…或许可以得到解决…

那…问题主要还是在‘超量培养’上…

超量培养…

“怎么样?思考的时间还够吗?”艾长老给了陆疾二人些许思考的时间,自己也算是休息了一会,“来,你们先说。”

见状,陆疾二人便先后将自己的思考告诉了艾长老。

怎么说呢,也算是不出所料,林羽璇在这方面稍微差点,陆疾串联起来的玩意比林羽璇多,也得到了艾长老更多的肯定。

“不错,陆疾已经锁定了核心问题,即,超量培养。

“但这个时候,如果你们要进一步剖析它,那你们就必须理解,并意识到,‘超量培养’,它也存在——类型上的差异。

“也就是,‘地区过量’与‘整体过量’。

“实际上,在大学城成型之前,人才的缺口与培养计划是直接下发到各地高等院校中去的,它们的确能培养出行业所需的人才。

“但正如最初大学城面临的人才去向问题一样,这些院校虽然培养出了行业所需的相应人员,然而,由于这些院校普遍聚集于一二线的大城,同时,绝大多数学生择校时瞄准的是城市,而不是行业。

“这就意味着,以行业需求总量发布给各院校的培养任务、预期,往往会超出当地行业所需人员的总量。

“同时,由于其院校自带的地域性,以及学生的主观选择,这就导致,学生群体的‘院校属地滞留现象’是普遍的。

“而当这批人员在滞留的同时,当地产业配套又出现了不匹配的现象时,你们就会看见明明是经济体量排名靠前的大城市,但它出来的相关数据却不怎么好看。

“这就是我们说的——地区过量。

“至于整体过量,它其实比较好理解,每当技术转型迭代的时候,常常会看见原有的技术人员因落伍而被淘汰,这种旧产业在一定范围内过时导致的产业规模收缩,进而引发的转岗需求,便是典型的整体过量。

“那么,大学城、以及绝大多数大城市所面临的,都是第一种——地区过量。

“即,虽然在理论上,全行政区内的确需要这么多人才,但单一城市内的产业却不需要这么多人。

“这种时候,我们过去的解决手段是,利用大城市的资源集中性,以及资源集中后的外溢效应,在大城市周边打造城市圈。

“用周边城市圈去接纳过度聚集的人力资源,并接收在大城市内落后并外移的产业,用这种方式带动周边地区发展,让人口顺应产业同步外溢,用以缓解大城市内的就业压力。

“这是顺应市场的调整手段,好用,但它无法解决‘远端城市的发展不平衡问题’。

“诶,这个时候,就该轮到大学城了。

“实际上,大学城在构建的最开始,就在考虑培养出来的人员的去向问题,”艾长老十指交叉,靠在椅子上笑了笑。

“但最初,我们并没有想到良好的解决方法,我们延续的,就是原本在各大学院里适用多年的企业招募制。

“也就是,你企业有需要,有缺口,你们自己到大学城里来挖人,我保证你找到的人能用,甚至优秀。

“而随着大学城的来访人员、培训人员越来越多、素质不断提高,那么这些来自各大城市的企业,所能承担的技术人才也会满员,迭代也会放缓。

“这个时候,我们便需要新的人员分配机制。

“所以,我们干了什么事呢?”艾长老笑得有些狡黠,“诶,我们开始——‘整体空降’了。”

整体空降?陆疾和林羽璇两人疑惑地对视一眼,还没想明白这大概是个什么意思,艾长老的讲述已经继续。

“什么叫‘整体空降’呢?

“很简单,从大学城构建之初,我们便将其内部的人员流动,企业组成,经济模式等等进行了‘分类治理’,也就是古时所说的‘分而治之’。

“随后,在此基础上,我们将分类收集起来的相关信息全部数据化,并整理出了一套名为——‘大学城社会经济构架’的社会治理与架构体系。

“这个时候,我们按照整理出来的这个‘大学城社会经济框架’,以它为原型,结合欠发达地区的资源条件、社会条件、地理条件等等因素,分析,研判出,欠发达地区,如果要改制并发展到‘类大学城社会经济架构’的治理架构体系,需要提供什么样的产业、什么样的人才、什么样的道路,”艾长老稍微抬了抬头。

“而当需求明确,我们就可以在大学城内点兵了。”

随后,艾长老的双掌轻拍,语气微沉,重点道:“注意,在‘点兵’的过程中,它使用的方式方法与传统的地域定向培养基本相同,都是签订相应的培训与定向工作合同,一般是五年为期限,也就是你接受培训、接受分配,分配后的五年,你是不能地域性调岗的,五年之后,那是另外一回事,但离岗前,必须向地方报告,以方便大学城那边补充人员。

“不过,虽然点兵方式相似,但它与传统定向培养的差别就在于——整体性。

“它的模式是,欠发达的地区、县市,早早就根据行政区的发展规划,结合各地实际情况,完成了对‘农业’‘工业’‘旅游’城镇的分类,并接受‘点名’。”

注意到陆疾二人微皱的眉头后,艾长老点了点头,解释道:“不错,是‘点名’。

“整体调配相较于个体调配,差别最大的就是准备时间,你要准备人员,要组建体系,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提前适应一些环境,所以,准备周期长,在大学城尚未完全成型的初期,相关制度往往一次只能管一座城,而且是小城,原因之后再提。

“因此,必须‘点名’,点到哪座城市,哪座城市就要开始准备接收大学城的‘空降团’了,”艾长老右手随意一点,然后收回,“没被点到的城市,自然是按照原有制度运行,所以我们说,在大学城运作的初期,这也是典型的,在制度上进行‘加一条’的行为。

“好了,回过来,我们说,我们为何非要使用‘整体空降’的人员调配制度呢?

“诶,不急,我们先捋完该制度的运作模式。

“我们说,地方提交了需求,那大学城,也将基于‘大学城社会经济框架’,按照‘吃穿医,住行用’生存六要素的基本逻辑,结合产业,将大学城的社会架构的分出‘农业型’‘工业型’‘旅游型’三种架构体系。

“诶,这个时候,按照地区城镇类型,我们从大学城内点出对应类型的社会生态架构体系。

“从人员,到社会组织模式、经济模式,被点出来的人员、产业,他们将会在半年内,全部空降至相应的城镇,”说着,艾长老从星纹系统中调出了一套投影演示图。

“由于你们曾经去过大学城的农业试验田,所以我就以农业镇为例。

“被点名定义为农业镇的城市,它们要做的第一件事,其实是构建各大村落及其附属耕地的交通网络,该交通网络的主要组成,你们见过,就是那种相对低成本的地面轻轨,货运为主,辅以人流。

“它的目的是什么呢?首先当然是将农业镇打造成周边地区农产品的集散地。

“产品的聚集,一定会方便地方对其进行品类管理,也就是说,从食品端产品在限度内的简单分级销售,到后续打造相应的地区品牌,亦或者农业深加工产品的进阶产业…

“我就这么说,当产品聚集的那一刻,在生产端的一切问题,便有了更简单的切入口。

“所以,还是那句话,这满足‘集中资源再分配’的需要。”

艾长老两手一摊,接着道。

“其次,该交通网络也是确保以该农业镇为核心,使得居住在的城镇上的技术研究人员能够及时下乡,尽可能做到单日往返的必要条件,即便不能单日往返,那么,作为中继点的村落也要能够成为临时工作所。

“这么做,目的又是什么?

“因为,以大学城为背书的农业工会、农业研究协会,会带着相应的选育种团队,以农业技术学院的模式入驻该农业镇。

“诶,这个时候,我们就可以同时回答之前所提到的那个问题了,即,为什么我们非得使用整体空降的制度?

“注意,先不说我们先前提到的育种团队等等都是值得重视的技术人才。

“你说,对于一个能在大城市高等农业大学内研究农业,同时合理合法享有大城市发展红利的技术人员,你将他强行调度至一个发展落后的偏远地区,哪怕它真的是为了‘大义’,它是不是损害了研究员的合理合法利益?

“显然,是的,也就是说,这种调度,如果按照善恶观的资源流动分析,它一定是善恶同行的,是需要抉择取舍的。

“那么,在这种时候,如果能减少其中的‘恶行’占比,或者说损害占比,何乐而不为呢?何况,大学城本就具备了调度人力资源的条件,本就有解决就业的需求,那我调一小批人也是调,我调一大群人也是调。

“所以,‘吃穿医、住行用’生产生活六要素的相关人员,以农业为核心的相关人员等等…总之,生活所必需的相关人员、机构、体系,都将以大学城为桥梁、为跳板,同步调度空降至地方,对地方展开共建。

“如此一来,你们说,星阁属人民大学城算不算一线超大型城市?它是否能代表超大型城市的生活模式?显然,没有问题。

“那么,当来自大学城的‘空降团’将大学城的产业、架构模式成体系带去地方时候,能否抬升地方的生活水平?诶,有说法的。

“所以,这些动作就达到了——顺应流动人口往超大型城市聚集的‘人才市场’发展规律,并于它的末端,额外开辟了一条既能发展地方,又能缓解人力资源盲目往大城市聚集而引发的种种问题的道路。

“这,便是‘整体空降’的大致形态,”艾长老抬起手,用力握拳轻挥。

“但无疑,这里自然是有问题的,其中一个重点就在于——地方的配合。

“因此,在这套‘空降’体系提出的初期,我们同步增加了一种地方政绩的考核模式,”艾长老调出了相关的资料。

“首先,在过去,由于地方的发展与否,主政人的成绩好坏,主要看的就是一个‘吸引产业’,但有些地方,那确实不太适合工业发展,在市场环境下,那就是招不到人。

“但是,随着大学城空降体系的提出,‘被点到的地方’还需要招商吗?

“不需要,因为,大学城的空降团里,有完整的产业集群,而且,不管地方是什么样的形态,最起码‘吃穿医、住行用’这六要素不会落后于大学城的平均水准,而且,还有相关要素在价值价格上的梯度建设,这玩意儿很重要,之后会提。

“于是,配合上价格梯度建设后,这等于是在告诉周边地区、甚至整个行政区的人们——我们点到这座城,以后会宜居。

“在这种情况下,地方的考核标准,便由招商引资,转变为对‘空降团’的接纳流畅度。

“即,基建、政策、反馈。

“为了尽力保障空降人员在地区依旧有在大学城能有的生活水平,地方必须要解决好‘吃穿医住行用’六要素落地的每一个环节,其中,‘住行’两要素和地方的关系最大。

“毕竟,‘吃穿医用’,这几样可移动的要素,它们与产业一样,本就是由‘空降团’从大学城带过去,对地方而言,属于是加以提升的部分。

“所以,我们说,这些地方的重点就是解决在‘住行’上的空降团落地问题,解决得好,衔接顺畅,成绩自然也好。

“好了,如果我们回顾历史,在大学城之前的那个时代,各地的土地财政,由于执政者能力上的差异,其实搞出了挺多问题,那么,空降团的到来,也是为了给这潭死水…搅点风云。该处理的处理,该激活的激活,毕竟,空降过去的可不止是大学城的民众,还有背靠大学城、背靠星阁的整套系统,思想、人员、模式,一应俱全。”

说完,艾长老拍了拍手:“那么这个时候,你们应该看得很清楚了,大学城是如何解决地区发展失衡问题的呢?

“就是——利用大学城作为超大型城市资源集中性,以教育为目的,实现对流动人口形成的人力资源的集中管理,并以政策为手段、桥梁,将集中起来的人力资源以及相关产业,在‘全行政区’内进行跨州域调配,达到平衡各地区发展进度,缓解大城市人力资源积压而导致的转业压力的最终目的。

“这是正常的超大型城市办不到的东西,因为生产性和教育性的差异,导致它们在管理模式上的‘集中性’,以及集中调配后的目的,到底有本质的区别。

“但,也正是这种区别,使得大学城体系,成为了整个星阁属行政区近两千年的变革提供动力的根源之所在。

“毕竟‘教育’,在它背后支撑它存在的,除了人们在提升自我上的需求,还有更根本的逻辑,即——集中人力资源,并加以再分配。”

“而顺应这条逻辑的大学城,它使得我们星阁属行政区在‘集中资源再分配’的治理道路上,上迈出了关于‘人力资源’的重要一步。”

……

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,看最新章节

海量好书免费读,新设备新账号立享
去App看书
第一百三十七章 思考与问答(十)
字体
A-
A+
夜间模式
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
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
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,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
福利倒计时 05 : 00
立即领取
05 : 00